2022西部(成都)國際碳中和產業博覽會展會介紹
“中和”科技“碳” 索未來,實現 2030 年碳達峰、2060 年碳中和,是中國政府對國際社會的重要承諾,隨著綠色發展步伐的不斷加快,發展清潔能源、降低低排放已經成為國際社會的普遍共識。為積極推動四川、成都構建新發展格局、全面推薦能源綠色低碳發展的目標,在四川省、成都市各級政府支持下,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和慕尼黑博覽集團共同主辦的“2022成都國際碳中和產業博覽會” (簡稱成都碳博會,CO expo Chengdu 2022)將于2022 年7 月 13-15 日在中國西部國際博覽城舉辦。
展會以“‘中和’科技‘碳 索未來” 為主題,以能源轉型、低碳交通、節能增效、循環經濟、低碳服務等作為切入點,覆蓋電力、交通、工業、新材料、建筑、農業、清潔能源、低碳生活、信息技術與數字化等領域。同期舉辦“2022中國綠色低碳產業高峰論壇”及十余場分論壇,聚焦碳中和愿景下的行業發展態勢和實現路徑,助力技術成果轉化。
延伸參展價值比
數字化巨量營銷投入,精準觸這行業用戶確保實效
成都碳博會將以數字為驅動,依托各組織機構資深行業經驗,首屆將投入巨量資金, 大量通過搜索引擎及新媒體, 基于行業人群搜索習慣定義需求標簽, 全渠道多維定向,精準投放,多元覆蓋全行業, 以效果為展商帶來直接的價值。
碳中和目標下生產投資兩旺,專業觀眾慕名而來
在” 碳中和” 大背景下, 深挖節能、 電氣化、 零碳發電技術、清潔能源與儲能、 氫能、 碳捕集等極具潛力的零碳領域, 為碳中和目標的落實提供可規模化推廣的市場化解決方案,積極推動西部經濟綠色、 可持續發展。
成都碳博會與 “中國環博會成都展” 雙展聯動
成都碳博會與 “中國環博會成都展” 同期舉辦,依托中國環博會品牌優勢, 與之實現優勢互補,實現雙展聯動,精準挖掘專業觀眾到場。
? 上屆回顧
第三屆中國環博會成都展于7月10日在中國西部國際博覽城順利閉幕。展會面積較2020年擴大27%,實現了突破性的進展,呈現出30000平方米的展示規模,穩居西部同類展會之首。更有來自11個國家與地區的401家知名企業參展,參展企業較2020年增長26%,全面展示了在碳中和愿景下的生態環境減污降碳協同治理的創新解決方案,雙重增長的展會數據,再度夯實了成都環博會作為西部旗艦環保展的領先地位。
為期三天的展會吸引了來自全國33個省、自治區、直轄市超過30,000人次專業觀眾蒞臨參觀學習。經粗略的初步統計,89%的專業觀眾來自西部12個省市、自治區,成都、重慶、綿陽是觀眾來源排名前三的城市,與西部地區產業集群分布基本吻合。從決策角度看,有超過35%的觀眾是水務公司、環境監測站、工程公司及重點污染企業的采購經理、總經理及以上級別的采購決策者。更有12場行業峰會在展會同期舉辦,全方位解讀環境企業如何融入碳中和大潮,為行業各級人士提供免費的學習平臺。
? 省內外知名企業積極參與 打造內陸環保產業高地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提出,讓西部甚至內陸地區成為國家藍圖的新征程。在成渝雙城一直攜手合作發展的背景下,中國環博會成都展緊跟國家政策,行業翹楚紛紛發揮引領作用,匯聚的參展企業包括:成都環境集團、美富特、四川先河、清華四川能源互聯網研究院、先河、中科海慧、同臣、興源、中廣核、安尼康、博一、中建環能、瓦特斯、中僑啟迪、福建龍馬、空氣化工、維爾利、納博科、地晨、萬宸環境、加隆、匯達通、水木清輝、盈和瑞、凈科達、科選環境、招金膜、賽諾膜、碧水、在田環境、力合科技、天尼威、南元泵業......
? 目標觀眾
市政觀眾:政府部門,設計院所,工程公司,自來水廠,垃圾焚燒電站,污水處理廠,垃圾填埋廠,垃圾回收站,環境監測站,其他
工業觀眾:能源/再生資源,電子/電器,冶金與金屬加工,石油,化工,礦產,建材建筑,紡織印染,造紙印刷,食品飲料,制藥,皮革,塑料橡膠,汽車制造,機械制造,其他
服務業觀眾:經銷代理商,進出口貿易商,餐飲,酒店,醫院,物業公司,園藝景觀,房地產,軟件信息,金融投資,其他
農林牧漁:林業,種植業,畜牧業,漁業,農副產品加工
社會組織:科研機構,高校院所
2022西部(成都)國際碳中和產業博覽會面積:35000平米
2022西部(成都)國際碳中和產業博覽會展品范圍
一、零碳新工業與傳統節能改造:1、零碳能源技術:“風光”等清潔能源高效零碳發電技術、 垃圾與生物燃料發電技術、化石能源低碳技術、工業余能利用。2、智能微網、特高壓等新電網技術,動力與燃料電池等工業驅動與儲能技術,智能風機、化工生物合成、智慧能源互聯網、零碳新材料等。 3、節能與能效改造:工業再電氣化與過程再造,傳統工業數字化改造;鍋爐、窯爐、電機、熱泵、空壓機、變壓器、風機、內燃機、壓縮機、泵閥等高效節能設備;光熱建筑一體化技術,建筑節能供熱、制冷技術,能效與清潔生產技術、節能工程等綜合服務。
二、先進碳捕集利用與封存技術:相變吸收、復合胺吸收、離子液體吸收、膜分離、固體吸附等捕集技術;CO?高效利用與高值轉化技術、化學、生物、地質、礦化等利用技術、碳工業化技術;甲烷、氮、含氟氣體等捕集利用技術。固碳技術:生物固碳技術,封存、壓縮運輸、注入、監測技術等;
三、數字化智慧低碳管理:數字化智慧低碳管理:基于大數據、物聯網、區塊鏈等新技術在碳監控、城市水熱電氣、大氣環境、照明、交通、建筑、工業、節能與能效、社區、工業園區、城市等智慧管理場景應用技術;
四、溫室氣體監測技術設備:先進碳排放監控與管理:氣體監測、顆粒物監測、數字化碳監測,智能在線監測、數據綜合分析診斷、碳監控平臺;碳監測儀器設備:監測儀器,氣象觀測設備、監測雷達、監測無人機、監測無人船、在線監測儀、車載監測器等 。
五、氫能與燃料電池專題展區:制氫技術與設備、燃料電池技術、燃料電池固定式應用、氫/甲醇儲存技術與設備、加氫站成套設備:氫燃料汽車與其他氫能應用技術及產品。
六、先進的生物質燃料技術:乙醇燃料、生物柴油、生物甲烷技術和產品;纖維素乙醇技術、微藻燃料技術、生物制氫技術等;生物燃料生產設備、儀器與設備,生物質(顆粒)氣化燃燒鍋爐等。
七、碳中和服務:碳認證、盤查、計量、標簽等技術與服務;碳匯技術、碳投融資、碳交易與零碳示范工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