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恩管理咨詢公司發布的調查報告顯示,2012年中國消費者已經成為世界范圍內最大的奢侈品消費群體,他們購買了全球約25%的奢侈品。國內的奢侈品展會是人們認識和接觸一些高端品牌的途徑之一,但是有人動起了歪腦筋,把展會變成了騙局。
1
追不回的80萬
2006年2月,在北京經營一家文化公司的小美接到了一個電話,在電話那側,一自稱歐陽坤的人說,自己是世界奢侈品協會中國代表處代表,希望小美幫助邀請一些實力雄厚的房地產商參加一個頂級奢侈品展會。2006年的北京首屆奢侈品展,最后定名為北京首屆頂級私人護品展。
小美的公司主要是為地產項目做開盤活動策劃,對方提到的展會正好符合很多客戶的需求,再加上聽說對方世界級協會的名頭,小美沒加思索就同意了。雙方商定,由對方負責展會,小美的公司負責推薦房地產商參會,最終,小美聯系了3個房產商參展。小美告訴記者,當時一家地產公司參會繳費是24萬到40萬,3家地產公司共繳納了80萬的參會費用。按照雙方簽訂的協議,在活動結束后,協會承諾付給小美的公司一半展會收入。小美告訴記者,對方承諾為期三天的展會只做了兩天,到了第三天這個協會的人就全部消失了,不僅當初與她聯絡展會的歐陽坤電話不通,小美去過的辦公室也人去樓空。
小美不但一分錢沒拿到,還賠付了這3家公司展會費用80萬元。小美發現自己被騙,馬上向警方報了案,但此時才發現,歐陽坤查無此人,世界奢侈品協會也查不到任何相關信息,警方無法立案。此后,小美經朋友幫助多方查找,找到了歐陽坤另外一個聯系電話,雖然聯系到歐陽坤本人,但對方始終不肯見面。最開始的一兩年,歐陽坤還承認過算欠錢,后來就不認賬了。直到2012年6月21日,她看到了東方衛視播出的一期名為:“世奢會”迷霧的曝光節目。
世界奢侈品協會稱已經與法國、英國、瑞士等12個主要奢侈品原產國的駐中國使館及商會簽署了國際奢侈品貿易合作協議。但當記者向法國駐華大使館以及法國商會求助時,對方都否認與之簽訂過任何形式的貿易合作協議。法國商會表示,法商會跟世界奢侈品協會沒有關系。
看了節目,小美決定委托律師幫她調查。
2
濫竽充數的世奢會
在北京市工商局查詢系統中,世奢會北京國際商業管理有限公司登記地址與世界奢侈品協會中國代表處不同,是在北京市東城區朝陽門南小街18號,首層5號。記者幾經查找,終于找到該地址,但這里卻是一個小型煙酒商店。商鋪老板告訴記者,自己的小賣部都開了5年了,以前從沒聽說過什么奢侈品協會,隨著不斷有相關部門找他,他才了解了世界奢侈品協會的一些信息,他聽說,負責人是個演員。
接受東方衛視采訪時,歐陽坤曾承認,毛坤、毛歐陽坤都是他用過的名字。在調查中,記者注意到,多家媒體對這家世界奢侈品協會中國代表處進行過報道,還有很多是關于該機構中國區負責人歐陽坤的。其中一篇專訪顯示,世界奢侈品協會中國代表處首席代表、執行主席歐陽坤畢業于香港中文大學,2004年曾赴歐洲知名奢侈品管理學院進修奢侈品管理專業。不過面對東方衛視的鏡頭,歐陽坤承認,沒有在香港中文大學念過書,虛構身份簡歷,是為了推廣世界奢侈品協會的影響力。
在名為世界奢侈品歐陽坤的博客里,2008世奢會與北京某地產公司合辦慈善酒會。酒會現場拍賣國際著名品牌紅酒——拉菲。經記者調查,法國拉菲酒莊已向中國區代理律師確認該酒為仿冒品。
在海外注冊民間社團來到中國開展活動,按照慣例都需要在民政部登記備案,民政部檔案管理室沒有查詢到這家機構。辦公室的人告訴記者,沒有登記過的就屬于非法的。
3
內部員工揭秘世奢會
幾經調查,記者發現這個所謂的世界奢侈品協會漏洞百出,大大的名頭之下竟然處處造假。但直到現在,我們依然能從互聯網上搜索到這家協會,其實名認證的微博依然在正常運轉,百度百科上還能查到這家協會的詳盡介紹。種種跡象表明,這個世界奢侈品協會打著非營利的幌子,實質上在進行商業詐騙。但是協會的首席代表歐陽坤依然活躍著,接受媒體采訪、發布奢侈品消費分析報告等等。
記者輾轉聯系上了一位曾經在這家公司工作過的員工小慧。2011年5月,小慧通過網上招聘,應聘到世界奢侈品協會工作。她告訴我們,自己主要做的事情就是接電話,有公司打來電話想做奢侈品展的時候,自己負責談如何收費。按照展品的數量收,每一樣東西一般都是10萬到20萬之間,這些費用叫資源協調費。
小慧說,世界奢侈品協會和世界奢侈品協會北京管理有限公司其實是一個機構,整個協會和公司只有歐陽坤一個人。另外只有像她一樣的四五個業務人員,都是歐陽坤招聘來的。
不僅如此,小慧說,在歐陽坤收到企業打來的定金后,每次都安排人帶同樣的展品出席不同的展會。小慧說,歐陽坤從來不告訴業務人員這些展品的來源,小件的所謂奢侈品,都是展會當天歐陽坤安排人帶著兩個劇組裝道具用的大箱子搬來運去,從不派人看管;大件的展品比如汽車,是歐陽坤借來的。小慧曾看到過借車協議,不是廠商過來的。
另外一名曾經在世奢會工作過的員工也發郵件向我們證實了小慧的說法。此外,該員工證實,歐陽坤還花錢顧演員和外國人冒充品牌設計師。
4
世奢會何時才能倒掉
在東方衛視的節目中,為了說明自己的協會曾多么用心良苦地推動行業發展,歐陽坤舉出了一個重要的例子,由世界奢侈品協會發布的奢侈品行業報告和行業數據,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世界奢侈品協會2011官方報告藍皮書。歐陽坤自稱這些數據通過展覽做了3年。然而在協會工作過的小慧告訴了我們這些數據的真實來源。她說:“這種報告是我們前一天熬夜在網上扒的。”
擁有連夜炮制的行業數據報告,歐陽坤認為自己已經掌握了奢侈品行業的話語權。但他沒想到這反倒讓一些專業人士產生了疑問。當有人質疑數據來源的時候,他便讓質疑者去聯系一個叫Peter陳(音)的研究員,其實Peter陳就是他的另外一個手機號。
換個名字,神通廣大的歐陽坤又成了研究員。研究員的話得到了一些人的信任,但偏偏有個真的研究員和歐陽坤較上了真。梅新育,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曾經被世界奢侈品協會邀請參加奢侈品行業數據發布會。世奢會2010年發布的數據報告中提到我國居民到歐洲購買奢侈品消費為500億美元,梅新育曾經在很多媒體駁斥其數據夸大得離譜。而讓梅新育吃驚的是,截至2013年初,這個協會的官方網站上仍然在發布所謂的行業數據報告。
梅新育告訴記者,發布者為了吸引商家,在自己網站上肆意發布這種一眼就能看穿的虛假報告,根本沒有部門監管。沒有監管,掛著協會的名義,隨意斂財,成了奢侈品行業內公開的秘密。
□快評
消費奢侈品需學會理性
短短的十年里,中國人成了全球奢侈品領域里主動消費的頭號功臣。中國人奢侈品消費的爆發,也讓這個行業的各種問題頻頻暴露。在國外,消費奢侈品的年齡階段一般在30歲以上,但是在中國,這個年齡層次起碼提前了10歲,許多高中生已經用上了名牌手袋,這種現象讓奢侈品成熟消費地域的人感到費解。
費解的原因很簡單,奢侈品能被稱作奢侈就說明了它本不是必需品,可中國人消費起來可是輕輕松松,即便他還只是個沒有獨立經濟實力的孩子。奢侈品昂貴,是因為這個品牌LOGO之下賣的已經不僅僅是一個產品,背后的歷史、文化、故事與手工都是其不菲價值的根源。但是這一點,卻最容易被現階段的中國人忽略,他們看重品牌的高知名度與高金額,卻忽略了對品牌內涵的理解與認可。
盲目消費之下,出現了許多隱患,比如大品牌在二線城市開店后會出現店員私自更換A貨手袋進行欺騙銷售,如果顧客自己不能發現,這也就成為了永遠不會被發現的秘密。“奢侈品”這個詞在中國的廣泛使用,也讓任何一個從國外來到中國的品牌都可以聲稱自己是奢侈品,即使它在歐美只是一個步行街里的大路貨,又或者它只是中國人轉身去歐美注冊、實際是在廣東沿海生產的國內品牌。
發展太過快速,讓中國奢侈品行業里存在太多的投機性。消費力背后應該是對產品本身的理解與認知,奢侈品本沒有“需要”與“不需要”一說,因為它不是柴米油鹽,如果喜歡又擁有經濟實力,購買無可厚非,但要學會理性去消費奢侈品。據央視報道
看了節目,小美決定委托律師幫她調查。